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教育   372篇
科学研究   113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4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士阶层的起源历来多认为在春秋战国时代,此固然不错,但此问题有待深入探析。进一步的研究会发现,士阶层起源远自西周时代已出现,春秋战国时代之社会转型,只不过成为包括士阶层在内的社会阶层转化过程之加速剂。此外由于孔子所创新型社会教育体制中的思想转换因素,把士由旧式的社会政治仆役,塑造成新型社会文化守护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92.
早先被柏拉图称为哲学王的那些智者冒着被世人鄙视的危险引领并指导世人走向光明。随着人类的进步,19世纪初的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促进了职业学者阶层的形成,学科制度以及学科规训制度使学科内的学者沿着一条学术职业化的路径发展。从学术职业的框架出发来讨论大学教师甚为重要,以学术职业的概念定位他们才能确定其社会地位,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如何建立一种强有力的机制来真正做到学术自主研究和适应社会两者有机结合互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3.
明末清初时期男性心目中理想的女性既要有名妓的才貌与风情,又要有闺秀的贞节与才智;这样的女性在现实中难以觅到,因而早天的才女被神化,这样能被男性在精神上拥有。因为凡人与女神有恋爱的传统,并且通过与世俗化女神——名妓之间的真实接触,男性在神化的才女与世俗化的神女(名妓)身上得到心理与实际的双重满足。  相似文献   
94.
ABSTRACT

This study set out to explore how Black immigrant academics (BIAs) reconstruct their identities within academe. Utilising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narrative inquiry,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BIAs came to see themselves across those communities, which were of primary importance to them in the reformation of their identitie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narratives of experience, their lived and told stories emphasised the diversity of their identities that were negotiated with others within personal, historical and situational contexts. The study of BIAs’ lives from their perspective, in which they actively and socially develop their identities, not only provides a lens through which they can be understood as shifting constructions of identity but allows them to rethink who they are and have become and what influence power relations have in promoting or negating their sense of academic self.  相似文献   
95.
长期以来,在有关传统人画的研究中,往往是谈形式的多,论内涵的少,这极不利于对人画的全面认识,也不利于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扬。其实,人画的本质和灵魂只有从人画家的身上才能找到它的根源,尤其是人画家深厚的学养和举世高标的人格魅力,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人、学的人精神和审美理想,也造就了人画所特有的超逸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6.
二月河在“落霞”系列小说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出色的当属于伍次友、邬思道、方苞等人的“帝师”形象,这些帝师形象是明清历史演义小说中“军师”形象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才子”形象的结合体。在他们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作者正是通过伍次友等人的“帝师”形象,重塑了儒家思想至高无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7.
Google scholar检索英文文献的技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翠蒲  张超 《现代情报》2007,27(4):151-152
以查找“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模式的理论研究”的英文文献为例,探析Google scholar的检索技巧,表明如何从有限的信息出发,通过观察和分析检出结果,运用检索技巧,实现检索目的。  相似文献   
98.
破坏性创新理论是当前国内外战略管理理论和创新理论研究的前沿与热点。运用作者共被引分析方法,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破坏性创新相关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破坏性创新研究可分为概念模型建构、形成机理探析、影响因素识别、实现路径探讨四个学术群。概念模型建构学术群主要阐述破坏性创新的基本概念、特征及理论模型;形成机理探析学术群侧重探析破坏性创新的发生条件及形成机理;影响因素识别学术群主要研究组织开展破坏性创新的内外驱动或抑制要素;实现路径探讨学术群则从目标市场、侵蚀路径及推进策略三个方面探讨破坏性创新的开展途径;四个学术群基于不同视角探讨破坏性创新理论,但在学术贡献率、代表人物、研究地位及主要观点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9.
现代大学校长身份的定位--职业管理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树 《教育研究》2005,26(5):46-49
美英等国将大学校长的身份明确地定位于职业管理者,并且通过分配制度、遴选制度、退出制度等予以保障。中国大学校长的身份定位是学者兼管理者,这不适合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将大学校长的身份明确地定位于职业管理者。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在修改高等教育法时,明确界定大学校长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制度保障大学校长职业管理者身份定位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0.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findings of a study on the intercultural dimension of internationalisation at two universities, located in China and Canada, as evidenced through their visiting scholar (VS) programme. Andreotti and her research team identified three articulations of internationalis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that are located in a modern/colonial imaginary. They propose a fourth articulation, relational trans-localism, that is located outside the modern/colonial imaginary. As participants in the VS programme, we used critical ethnography and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the modern/colonial articulations on the intercultural dimension of the program, and our attempts to develop practices outside the modern/colonial imaginary. Our findings show that although the programme was profoundly affected by neoliberal and liberal discourses, we achieved some success in creating spaces of relational trans-localism. We conclude by identifying the factors that were enabling of these alternative spa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